本篇文章1404字,读完约4分钟

岁月如歌、沧海桑田,和聚基金何以成为国内量化的先行者

  2012年和聚基金成立旗下第一只量化基金。

多年以来股市历经多轮牛熊变化。2022年在市场大跌情况下,和聚基金总体表现非常突出。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11月和聚基金平均收益率20%左右,最大累计回撤在3-5%。



  图片来源同花顺IFIND,请投资者谨慎参考

和聚基金何以穿越牛熊,被称为量化界的先行者?要从2011年开始到2018年,和聚基金蛰伏3次说起。

2011年,从“想”到“算”的转变

和聚基金的第一次蛰伏是在2011年,用了12个月。完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转变,决策体系从主观到科学的转变,就是从“主观策略到量化策略”的转变。

当时在国内的基金公司,“量化”还基本上是这个概念性的东西,但是和聚基金已经开始建立自己的量化数学模型了,这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。

之后的3年,2012、2013、2014,和聚基金所有的基金产品,平均盈利能力都在20%以上。



2015年,从“数据决策”到“智慧决策”转变

和聚基金的第二次蛰伏,发生在2015年。

2015年市场变化更加复杂,而和聚基金发现原来的系统还不够“聪明”,对变化的应对有点“刻板”。2015年之前,和聚基金构建的数学模型,其实还只能叫“数据库处理决策体系”,它是一个相对固态的系统。

和聚基金用了10个月时间。这个期间,和聚基金对原来数学模型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,首次把“大数据+人工智能”运用到了科学决策系统中。这是一个最本质的飞跃。就是说,它的决策具有智慧了。



之后和聚基金全天候策略连续3年全国前10。

2018年的第三次蛰伏从“亿级模型”到“百亿级智慧仓”

和聚基金为什么要进行第三次升级,和聚基金总经理申龙说:从数据显示,2010年到2018年,私募一茬一茬的倒下,私募基金怎么做到基业常青?基业长青的基础是能否把回撤控制在3-5%以内?无论市场怎么变化,能否做到稳健持续的盈利,基于此我们2018年公司开始了第三次蛰伏,用了将近3年时间,构建新的100~300亿容量的模型,最终形成了“和聚基金智慧仓3.0”——系统量化工具(新一代量化投资体系),包含了45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,实现了多系统数据互联。



此次升级完成了3个突破:突破一:在不考虑市场上涨和下跌,年化收益可以做到15-20%以上。突破二:回撤控制在3-5%左右。突破三:策略的容量从完成了从20亿升级到200亿。这是一个有智慧的系统,在应用层面,是“核武级”的量化工具,在控制风险的同时,它提升的是和聚基金基金的绝对盈利。

和聚基金是第一批从事“AI人工智能”量化对冲基金公司,是中国的量化私募的先行者,从早在2011年,就开始建立复合算法的数学模型到现在的和聚基金智慧仓5.0投资体系,并且十几年来,不断规避风险,稳健获利。

2020年《上海证券报》行业调研中,名列中国“双十基金”(成立十年以上,平均年化收益大于10%)第五名,十年以来,平均年化收益16.77%

而众所周知,大资本对市场的影响,是市场波动的关键因素。谁能洞察大资本的真实意图和走势,谁就在市场上立于不败。和聚基金从2010年3月成立至今,经历10余年市场检验,经历无数次行情的急剧变化,和聚基金总会在大跌规避风险,而在避开大跌之后,又能够捕捉到超跌反弹的收益的真正原因。

所以,和聚基金被称为国内量化真正的先行者当之无愧。。



来源:雪球新闻网

标题:岁月如歌、沧海桑田,和聚基金何以成为国内量化的先行者

地址:http://www.xiaolihe.cn/xqsmkj/19619.html